Thursday, October 29, 2015

世界糧食日 - 在樂田園的對話


社會保護與農業:打破農村貧困惡性循環       : 志雲  : 德敏

: 現在很多人都講環保,始終行動最實際。
: 什麼行動才算是環保?
: 不用的燈就關掉、少用冷氣、少浪費、重用、循環、吃素、多種樹等等都能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 為什麼少用就是環保?
: 少用冷氣及燈不就是減少能源消耗、減排減碳嗎?還不算環保?
: 同意少用就少消耗,但這是消極做法,有沒有積極一點的呢?
: 少消耗已是很積極地幫助大自然恢復元氣,正如方濟教宗在通諭裡强調:這是愛的行為,是對環境表示尊重,即使其社會效益未及即時顯現,亦會像撒播了的種子繼續發酵,令人回復自信,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 同意少消耗能幫助大自然復原,大家亦未能完全辦到,但還只是消極吧!我打個比喻:一個剝削窮人的有錢人(政府),良心發現地捐出少少錢扶貧,但背地裏還是在剝削,那麼這扶貧工作又是否真有意思呢?
: 我開始明白你的想法,十分烏托邦,這就是現實的世界呀! 我認為這就需要政府撥亂反正,壓抑富人過度剝削,直至交易是公平為止。當各人付出努力後,所得工資足夠他過合理生活,追求個人成長,就最理想了。
: 同意,理想的世界是人人自力更生,政府的角色看似並不明顯,但其實是在培養一個公平環境,讓每人得以發揮,這才是管理的精要呢!你說那樣是積極,那樣是消極呢?
: 當然是積極了! 我記得老子曾說 :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十七) ,正是這個意思!
: 如果人類只可減少對大自然的傷害而沒有其他,那麼最徹底的方法就是不存在。沒有人就沒有傷害啦!那麼天主造人是為了什麼?
: 當然不是! 既然天主造了人,允許人住在這美麗的家園,人類就是自然生態一部份,有自己的位置,並要負上天主給我們的責任。假若人類不存在,就等如某物種消失,到時生態又不平衡啦! 現在面對的生態災難,都是我們造成的。人類在科技發展幫助下,任何事物無論在數量和速度上都快速達標,但是,地球生態没跑得那麼快啊,衙接不上,就出問題! 所以最緊要大家各司其位,恰如其份,做到生態平衡才上算!
: 天主給人的任務是耕種看守(2:15),減少消耗充其量是看守!那麼耕種為何呢?
: 當然是為生存,為食物。
: 我想,看守是保持,而耕種是發展。問題是,怎麼的發展才對呢!
: 我唔多明?太深奧啦!
: 如上的比喻,發展就是讓所有生命活出他們的光輝,他們的價值。而管理者的角色是成就它發生,但其他生命卻以為是自己的成功。
: 同意,但談何容易! 或者回復慢活及簡樸的生活是一條出路。
: 我還是在耕種體驗及學習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