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6, 2016

2月21日活動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到訪,人數40


到訪者回響:代表所有學生及家長們多謝各位的獻出,太感人,無論是實物,能量,精神,都十分無私地呈現,都為同學認識這永續的大地,我相信家長及同學們一定能有所吸收,多謝各位為大地所做的奉獻多謝!




1月24日㓉動

本年1月24日,在0.5度氣溫下,七十多位馬鞍山聖方濟堂嘅主日學小朋友, 
無懼低温冒雨作農耕體驗外,更收割白蘿蔔及紅蘿蔔,送往安老院及教會神父享用。




園內香草 - 二月篇


墨西哥鼠尾草,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稍木質化。葉片寬闊,卵披針形,具織紋,有濃烈的香味。花軸由下而上生長,輪狀花序,每輪 7~10 朵,紫色。披絨毛,單花唇瓣像蛇頭。鼠尾草拉丁語意思是”拯救”,使世人免疾病之苦。



鳶尾花花瓣形如鳶鳥尾巴而得名,鳶是鷹類,猛禽和嬌花能聯起來,真是匪夷所思。此花也是一著名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及法國名畫家莫內最熱愛描繪的題材之一。鳶尾花的最佳種植時節是夏末時期,每天能獲得6-8小時日照最佳。
去年十月玫瑰聖母月,有園丁在小花圃栽了幾株玫瑰恭敬聖母。從前的會議室天花板常有刻畫玫瑰花,著與會者嚴守秘密,故under the rose指為守口如瓶。玫塊一般以扦插繁殖,將有芽枝條,留數片葉,斜插進疏鬆濕潤的泥土便可。



吊竹梅,常綠草本,莖柔弱,多為葡匐地面呈蔓或懸垂生長。葉形似竹、葉背紫色葉面有銀白色斑紋,容易種植,是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它會在枝條頂端開出小花,只有三片花瓣,顏色有白、粉紅或紫,毫不起眼。通常採用扦插繁殖,選數節健壯的莖插于濕沙中便可。

循環及線性生產模式

    自然界的運作是一個循環模式。

    太陽的熱力把水從大地蒸發,水氣升到高空,冷卻後成為小水點,小水點積聚成雲;其後降雨或下雪把水還給大地,過程中水亦同時被淨化。

    氮循環較水循環複雜。雷電、豆類根部的根瘤菌及泥土的微生物可以把大氣的氮(N2)轉變成氮化物(NO3,NH3, NH4+),腐生菌及真菌把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氧化分解生成氨(NH3)及銨鹽(NH4+),土壤中的硝化細菌其後把氨(NH3)轉換成可被植物吸收的硝酸鹽(NO3-),而銨鹽(NH4+)可被亞硝化菌和硝化菌,依次轉變成亞硝酸鹽(NO2-)和硝酸鹽(NO3-);土壤中的硝酸鹽(NO3-)在缺乏氧氣或是土壤酸化時,被某些真菌或細菌轉變為氮(N2),釋放至大氣中,完成氮循環。

    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綠色植物吸收,透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及水轉化成其他生物的必需品 氧氣及碳水化合物;氧氣經生物呼吸後再變為二氧化碳。

    所有生物的排泄物及遺骸被蠕蟲、真菌及細菌分解,養份繼而被植物吸收,最終變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及可供動物食用的物質。

    上述四個例子是永續的好例子。自然界並沒有廢物,整個運作是“從搖籃到搖籃”的模式。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禮物;植物排出的氧氣是其他生物的禮物。生物的排泄物是蠕蟲的食物;蠕蟲的排泄物是植物的養份。這個循環模式只倚靠太陽能去推動,亦沒有產生毒害環境的物質。

    “拿、造、棄”是現代製造業的運作模式。

     原料及能源是從資源豐富的國家開採,輸送到人力資源低廉的地區,如中國、越南、印尼,加工成各種壽命短暫的製成品,然後運到富裕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歐洲、香港,在那裡貨品使用後被棄置;或未經使用就棄置,最終埋葬在堆填區或以垃圾焚化爐燒毀。

    以典型運動鞋為例,時款運動鞋主要原料是以石油為基礎的聚酯(polyester)和聚氨酯(Polyurethane)。石油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勘探、鑽井、舖設油管及提煉過程亦污染環境;合成聚酯和聚氨酯在自然條件下極難分解,在堆填區需要幾十年去降解,焚化亦會產生有毒的氣體,如二氧化氮(NO2)及氰氫酸HCN)。運動鞋生產商在賺取大量利潤之餘,卻毫不考慮污染環境及處理廢物的代價。此外,生產運動鞋亦是一項勞工密集及厭惡性高的工業,製造過程需要使用一些毒性高及易揮發的黏合劑,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往往會因此而賠上健康。當消費者穿著舒適及時款運動鞋時,生態環境及工人的傷害卻日益增加。

    另一個例子是樽裝飲品,兒時無論是汔水、牛奶或調味品,都有按樽的安排,回收的玻璃樽清洗後會重用。近年,物質豐富了,玻璃樽便變成「廢物」!香港環保署推動生產責任制多年,但不知何時落實到玻璃樽!

    發泡膠盒、塑膠餐具及纸餐墊是快餐文化的產品,無論堆填或焚化都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兒時帶銻煲到大排檔買雲吞麵仍歷歷在目,不知人類何時會醒覺,重拾節約文化。

    零食包裝袋及紙包飲品盒是由合成物料造成,主要是紙張、塑膠和金屬薄膜。要回收就困難重重,因為要分開不同種類的薄膜及分離薄膜的不同成份既困難亦昂貴。直至現在,香港環保署仍沒有呼籲市民回收包裝袋及飲品盒!

上述四個例子是現代製造業線性運作的常態。科技人員在研發新產品時不會考慮廢物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生產商亦毫不考慮處理污染、廢物的方式及成本。“拿、造、棄”每一階段都耗費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及產生毒害環境的物質,因而引發二十一世紀人類要面對的種種嚴峻問題,如溫室效應、污染、森林開伐、土地退化、食水短缺及物種滅絕。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生產模式亦會耗盡地球有限的資源,「用完即棄」的文化肯定不能永續。

      「我們給子孫留下什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梁社祺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