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3, 2016

園內中草 - 四月篇


 牛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長至60厘米,常用撒在披薩上的的香草,所以又名披薩草。莖方形,葉對生,夏天生紫紅至白色小花。據《全國中草藥滙编》,牛至有促進消化,健胃,化濕的療效。牛至油亦是有效的對抗細菌,寄生蟲和病毒和有效的止痛劑。




羽衣甘藍 -兩年生草本,株低於20厘米,大葉邊緣呈波狀形,且集生於基部,除食用,也用作觀賞。四月花期長淡黄小花。它的維生素AK含量勝包心菜,維生素C是橘子的兩倍,鈣含量更勝牛奶。美國《每日醫學新聞網》指它的葉綠素能有效抵擋致癌物質。
朝鮮薊,有羽狀深裂有鋸齒的大葉,它的花蕾也是分量十足的,紫紅色的管狀花像太陽花,苞片肥厚肉質還可供食用。根據「米謝爾醫師四周排毒聖經」,朝鮮薊所含的caffeylquinicacid的化合物,有恢復肝臟健康,清潔血液毒素及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功效。
  

  

神秘果 - 多年生灌木,分枝多,短而密集,成緊密樹冠。花期一年兩次,紅色小果漿長在枝條上。有說吃了它酸瀝的果肉,半小時內再吃其它酸性水果,會覺得水果會由酸變為甜。據植物療法研究期刊,它的蛋白可解決胰島素的抗性。嘉義大學研究指它能降尿酸解痛風。

與大自然修和


有人挑戰說,耕種也是一種破壞環境的行為!

無疑,要栽種食物,無論是有機耕作與否,必定要割草鬆泥,從鋤頭落地的一刻,無可避免對土壤下生態如微生物細菌昆蟲等造成滋擾或破壞。種出來的食物拿去吃,没有回歸泥土,要看我們怎樣將健康食物回補給牠們,避免超支,令土壤耗盡有機腐殖質而衰竭。更要命的是種一年生瓜菜,三數個月便收割,表示數月後泥土又要翻一翻,極之打擾地下生態系統,生命週期這麽短暫,緩慢的生態循環無法完成,自然大大打擊生態吸碳固氮功能!

那麽,人類是否應從地球上消失?

我當然不同意! 創世記2:15這樣說:「上主天主將人安置於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

很清楚,天主要我們耕種,要我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但問題是怎樣去做。現代人有幾多是會自己務農耕種的?我們將此任務托付給大財團、跨國企業去做,將自已困在高消費、高科技的生活模式中,追逐紙上富貴。缺乏同大自然互動,就很難理解自己的行為怎樣傷害到它。最後被小撮既得利益者所控制,種出來的食物不論基改或有農毒,全部要吃下肚,無得選擇!

        由安全地帶(comfort  zone) 走出來需要無比勇氣,更要懷著一顆敬畏大地,熱愛生命的良心,才有資格成為天主創造的一部份。


        大地是天主賜給人類的禮物,是一個充滿生命,和諧而有創造能力的生態系統,天主很高興邀請眾人來分享,而非只為小數人利益服務。當然,以農為生就很難一夜間暴富(在商業社會裡這是可能的),但起碼吃得健康,活得心安理得,但這正是天主想我們過的生活呀! 不再盲目崇拜品牌,不再無止境追逐現代化的享受,找回人類在大自然的位置,將生活溶入其中,正是教宗說的與大自然修和共存,只取自己所需,不浪費,不貪婪,盼望慢慢回復平衡永續的生活。



梁德敏

親親大自然

如果一個人要中六合彩才會開心,那麼,這位朋友就算中彩,一生人可能只會開心一次!如果一個人要消費才感到快樂,那麼,就算這位朋友是富豪,情況都會類似一隻騾子,不停追趕一根永遠追不到的紅蘿蔔。

教宗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提到幾種令人開心的經歷,包括友愛的體驗、服務、發展音樂、藝術及其他潛能、接觸大自然及祈禱(223)。下文主要探討接觸大自然這一經歷。

不知在大家心目中,泥土是骯髒的廢物,抑或是一份值得珍惜的禮物?

泥土有不少生物,有些顯而易見,如蝸牛、蚯蚓、螞蟻、馬陸(millipede);有些卻需要光學顯微鏡才能看到,如大部份的微生物及细菌;其餘的就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各式各樣的病毒,全部都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


透過光合作用,植物把二氧化碳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份,是固碳的重要的一環。當枯葉、果實及殘枝落到地上;動物的排洩物及動植物的遺骸留在泥土,土壤的微生物、真菌及蠕蟲會慢慢將有機質變成腐殖質,把碳較長時間鎖在泥土中。其實,化石燃料大多是億萬年前植物遺骸經固碳過程而形成的。此外,泥土中的氧化鎂及氧化鈣都可與大氣的二氧化碳化合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鎂及碳酸鈣。如善加利用這個固碳環節,將可減慢甚至逆轉大氣中温室氣體不斷增加的情況及提高土壤生產力。另一方面,腐殖質能夠保存水分,有助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抗禦洪澇和乾旱能力及保護生態環境。

土壤除固碳外,亦可以固氮。植物需要氮元素(N)去製造蛋白質及去氧核醣核酸(DNA),但植物不可以直接使用空氣中的氮。土壤中的微生物卻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N2)轉化成為氨(NH3)、亞硝酸鹽(NO2-)及硝酸鹽(NO3-),令植物可以吸收並用以製造維生的物質及為動物提供食物。

現代農業掠奪性的運作,濫墾林木、使用大量化肥及農藥、單一種植,令土地退化,把自然界千萬年行之有效的方式破壞了,正是現代科技醜惡的一面。

有人形容「泥土比金子更珍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如果我們收到朋友的一份禮物,我們一定會說聲多謝;如果這份禮是我們很需要的物品,我們更會喜出望外。當我們接觸到植物時,不知有沒有這種應覺!

一個初中學生都知道,含有葉綠素的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很少人會想像植物消失後的情況,如果光合作用停止,大氣中的氧將慢慢消失,大多數生物,包括人類亦將同時消失。
空氣中只有0.04%二氧化碳,植物卻可以從這樣低濃度的空氣中吸收足夠的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太陽光把它變成糖及氧氣。

地球每小時接收的太陽能足夠人類一年的能源消耗量。但是,我們能夠利用太陽光的能力仍然有限,儘管有幾十年的研究。最好的光伏電池,將日光轉換成電能的效率大約35%。植物在光合作用第一階段,吸收太陽光的效率卻高達90%。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首先轉化為單糖,其後再轉化成雙糖、纖維素及澱粉質。二氧化碳(CO2)只有一個碳原子,而單糖如葡萄糖(C6H12O6)就有六個碳原子,葡萄糖的鏈狀結構有五個碳 - 碳鍵;纖維素(C6H10O5)n有超過一百個碳 - 碳鍵。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家安德魯(Bocarsly)指出「我們研究二氧化碳化學超過100年,仍然無法模仿一片樹葉的功能。」

植物移除我們排出的廢物,同時回贈我們必需的氧氣及食物,我們應否視植物為好朋友?

上主臨在於宇宙萬物(omnipresence),萬物亦彰顯上主的恩寵。當我們以真誠及赤子之心,用五官去欣賞大自然,遠望星空;近看蝴蝶在花間飛舞,靜聽浪濤及鳥嗚,輕觸含羞草,低眉淺嗅幽幽花香,細嚼大自然為我們生產的新鮮食物,當會體驗生命中的神聖(the Sacred)及超越(Transcendence);抑鬱、無聊以及孤獨感都會同時一掃而空。

讓我們時刻都以聖芳濟各阿西西的精神自勉,以一份受造物的「微末心」;一份同感被造的「手足情」去親親大自然,去關愛上主創造的萬有。


梁社祺


https://www.soils.org/files/about-society/carbon-sequestration-paper.pdf  http://www.nofamass.org/sites/default/files/2015_White_Paper_web.pdf http://e360.yale.edu/feature/soil_as_carbon_storehouse_new_weapon_in_climate_fight/2744/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4/12/economist-explains-1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lants-versus-photovoltaics-at-capturing-sunlight/ 
http://www.fao.org/docrep/w7241e/w7241e05.htm 
https://www.ucl.ac.uk/news/news-articles/0114/090114-Quantum-mechanics-explains-efficiency-of-photosynthesis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050_980912.pdf 
http://hkier.fed.cuhk.edu.hk/inspired/loveeduca.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