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4, 2015

園內中草 - 六月篇


紅鳳菜葉背紫紅色,葉面深綠色,因為汁液血紅色,人們都把它當補血的蔬菜。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報告指出,紅鳳菜的維生素A效力很高,可以保護眼睛與黏膜組織,減輕眼睛疲勞不適。栽種它也容易,只要將末端帶有數片嫩葉的莖,淺埋到土壤裡便成。
  

  

秋冬都不見踪影的龍利葉,最近又見它在比較乾爽的斜壆跑出來。龍利葉短柄卵形,牛奶白的葉脈,極易辨認,它們深紅色小花,似迷你木棉,但我就沒有在樂田園見到。據《南寧市藥物志》載,它能止痰火咳嗽哮喘,肺癆失音及喉痛。

園內香草 - 六月篇


經過連日高温多雨,檸檬香茅又再次換上翠綠衣裳。它不但外型和野草相似,連繁殖能力也同樣驚人,但用途之廣泛,兩者就截然不同。檸檬香茅可泡茶、製酒,也可做浴油、肥皂,更可入饌提味;此外,它巴可以製成精油,幫助抗菌除臭驅蚊等。
  

  

金蓮花葉片呈圓盤形,葉脈呈放射狀,因與蓮花葉極相似而得名。花朵顔色豐富,並散發幽香。花和葉常被拌作沙律食用,味道似新鮮芥茉。據《本草綱目拾遺》,金蓮花能治喉腫口瘡、浮熱牙宣、耳痛目疼、明目。《河北中药手册》則指其龍清熱解毒。

神奇的辣木 (Moringa)


上年夏末朋友帶來種子十餘粒,種子有好像翼翅般的薄膜包著,她說是家中傭人從菲律賓帶來的。她傭人告訴她這植物叫Power Plant,是多年生樹木,葉子營養豐富,可當蔬菜來吃。我半信半疑地把它們收下。回家還是想著它是什麼,突然記起一個外國朋友曽說過一種叫Moringa的植物,就上網找找,果然發現種子極為相似,再把植物圖片發送給朋友,朋友回覆說她傭人也認為是Moringa。

Moringa辣木樹,聯合國粮農組織也曾介紹過它。辣木樹的樹皮、豆莢、葉子、果實、種子、根莖和花朵都是可食用的。葉子可以鮮吃或晒干后磨成粉。豆莢要在嫩綠時採摘,鮮吃或烹制后食用。辣木籽可榨油,亦可烤制後碾磨成粉,或浸泡后當茶飲,或放入咖喱中食用。榨油後的油餅可用來淨化飲用水。另外,辣木的葉子及汁液亦是亞、非及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傳統醫藥。

上年初秋下種,一星期多就長出幼苗,一個多月已有一尺多高。因怕它們受不了冬天的低溫,決定把它們留在育盆越冬。十二月底,它們的葉子紛紛落下,不消幾天就只剩下枝條孤零零地在育盆內。

今年春天特別乾旱,大夥兒都擔憂田裏的植物,忙著為它們澆上僅餘的水,對花盆的植物,尤其是沒有葉子的植物,也沒有太多的關心。可憐辣木樹花盆內的泥土乾巴巴的,它們枝條也像完全乾枯了!五月中,終於來了幾場好雨,大家忙著抓緊餘下的春天,做好夏季作物的種植,沒有人理會辣木苗。一天路過培苗區,看見辣木苗被篷頂遮著,未能受惠於雨水,盆內泥土依然乾涸,植物也沒有半點生機!我趕忙把它們移開,好讓雨水把它們滋潤,希望它們能復生。六月初,忽然想起辣木苗,於是到培苗區找找。培苗區內四處都是野草,找了又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它們!只見十來株樹苗都長出新枝新葉,高興之餘,立刻把它們移植到花園裏。

辣木啊辣木,請原諒我以前對你們的疏忽,今後我會好好照顧你們,你們放心繼續生長吧!


有機農耕體驗


綠色生活, 是現時追求環保及健康的人的理想。我由201412月一行四人, 有機會在永續樂田園以一星期約一天的時間, 開始了有機農耕體驗,以實踐農場的理念, 愛主、愛人、愛大地。

作為一個城市人, 為我在耕種前要拿起鋤頭, 在烈日下除草、施肥、翻土、移苗等實在不很容易, 但當看到收成, 而且是一些沒有農藥, 健康的食物,心裡就會很欣慰, 忘記了那些辛勞了!

12月開始耕作至今, 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由12月至2月中,在一個田種了多種物種, 收割了蘿蔔、生菜、大白菜、椰菜花及西蘭花。第二個時期由2月中至3月尾, 用了一塊田種植了薯仔,當時天氣乾旱 卻收成不錯, 原來薯仔非常適合在乾旱的天氣種植。

第三個時期由3月尾至今, 種植了三塊田, 包括青瓜、栗米、茄子、秋葵、豆角、南瓜、莧菜、通菜等……,可惜至截稿時還未到收成時期。但這次最難忘就是學習搭瓜棚, 在朋友教授下學習搭了一個穩固的瓜棚。

從這次有機農耕體驗, 學習了不時不種, 不時不食, 及如何保養好泥土去耕種才會有好收成, 泥土才會永續下去……     


張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