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8, 2015

園內中草 - 七月篇




馬草,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馬草汁含有豐富的醣類、維生素、電解質、鈣質、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等,是一般蔬菜的五至十倍營養,難怪牛羊只吃馬草,亦能長得健壯。留意絞榨馬草汁超過900轉和50℃以上,會被破壞它的葉綠素和多種維生素
園內中草 -艾草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香氣,葉子羽狀分裂,背面有白絲絨毛。艾草不但可作蔬菜食用,也多被用做手工皂、驅蚊膏及泡茶。中醫的艾灸,就是點燃艾葉,熏烤人體的穴位的一種自然療法。艾草最久者可至三年,即孟子所謂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園內中草 -金針又稱為忘憂草、母親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質,是鮮美的料理食材。中國《營養學報》指它能顯著降低動物血清胆固醇,抗衰老。雲南《中草藥選》,指它有鎮静、利尿、消腫、補虛養血及清熱之效,故金針有“觀為花,食為菜、用為藥”的美稱。

園內香草 - 七月篇


羅勒一年生草本,又稱九層塔。喜温暖潮濕。具有濃烈八角茴香味的它,和宗教關係密切:印度人視它為天神賜的恩典,在法庭上是以它為發誓;據説耶稣復活後,墓穴旁長满了羅勒,代表強其生命力之的强韌;東正教祭典使用的聖水亦是以羅勒調成的。


鬧水”慌”

        生活在今日的香港,只要扭開水喉,食水便會源源不絕流出來、唾手可得,漸漸地很多人便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也許,我們太容易擁有,亦擁有得太多,以致危機逼近眼前也察覺不到,還經常在浪費,在丟棄,從沒有想過會「鬧水荒」。
        事實上,香港新的一代絕少因鬧水荒而經歷過「制水」的苦況,對上一次制水,已經是34年前了。可是,我們的田園在過去的幾個月卻因為鬧水荒而鬧水「慌」。
        香港在過去的冬季異常乾旱,春天的雨水亦比正常的少,加上雨水多數落到東部沿岸,田園一向依賴作灌溉的水溪早於2月已呈乾涸,水井亦只能提供少量帶有沙泥的水,莫說用來清潔,連灌溉也略嫌污濁。縱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好好利用此僅有的水資源,並用盡所有方法去開源節流。
        開源方面,我們試圖尋找新的水源,包括重用棄置了的水井,並沿水溪上游尋找穩定水源。節流方面,我們決定停止清潔工作手襪,減少冲廁用水,並收集所有污水,留起作灌溉之用。畢竟水資源有限,我們建議園丁節約用水,重點灌溉幼苗及新移種的植物;已經茁壯成長的植物汲水能力較強,短時間不灌溉也影響不大。我們還建議園丁多用乾草覆蓋泥面,減少翻土,避免讓大面積土地暴露於陽光下而加速水份蒸發。
        這個訊息很快傳到一眾園丁,當年鬧水荒的情節也就重現眼前,雖然聽不到「樓下閂水喉」的一句對白,但各人面對水荒的複雜心情和應對的方式卻歷歷在目。水泵一啟動,多條水喉同時打開,由於水量不足而令到水壓不夠,井水抽不上來,各人心切呵護自家植物之情一一浮現眼前,恨不得叫聲:「隔離閂水喉!」好讓自己的小菜苗能分配到足夠水份來渡過難關;亦有人為了讓小菜苗能汲取更多水份,給周邊泥土盡量澆水。很快,井水抽乾了,水喉沒水了,失望之情充斥田園,大家都不知所措;一時間,鬧水「荒」變成鬧水「慌」。田園「制水」期間,每人都各出奇謀,能夠盛水的器皿,如膠樽、鐵罐,甚至浴缸、臉盆都派上用場,能多盛一點就一點。 
        當年制水,有人為了爭取用水而爭吵對罵,甚而大打出手。尤幸不愉快的事情並沒有出現在田園,反而大家本著愛主、愛人、愛大地的精神,互相幫忙,互相合作,成功渡過難關。五月份的幾場大雨,再為大地帶來了生機。
        經此一歷,相信大家都領略到水資源的珍貴。古人每一滴水都盡量物盡其用,想出了三眼井的設計,最高的一口井作飲用,多出的水流到下一口井來洗菜,洗菜後的水流到第三口井來洗衣,水盡其用。今日香港不再用井水,但是我們在家仍可仿傚古人之節儉,盛下洗菜水用來洗地,洗地後的水用來沖廁,不就可以省下點水和水費嗎?還可保護環境呢!


鍾梁秋


妙用廚餘:取於大地又歸於大地

1.   每次打開天台那扇門,總叫人眼前一亮:那嫩綠的新芽、那挺立的菜葉、那繚繞的瓜蔓、那胖白的小瓜……都是令人欣喜的。只是大半年的光景,這小天地竟充滿無限生機。
數月前,我們嘗試用廚餘堆肥,把菜根、菜葉、果皮、果渣等廚餘與泥土交替地放入發泡箱中,當中混入少量EM(有效微生物)粉。經過數月時間,箱子裡紅紅綠綠的廚餘竟變成鬆軟無臭味的黑土。這令我想到在自然界中落葉掉在泥地上,最終化為泥土;而廚餘堆肥不正就是取之於大地而又歸於大地嗎
    可是,現時大部份的家居廚餘都是白白地丟往堆填區,未能好好利用。我們唯有寄望政府能盡快解決廚餘處理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這一小撮不稱職農夫,也得努力繼續做好愛惜大地的本份。                     
Serena



2.  約七八年前到台北旅遊,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個廚餘機。工作人員介紹它可將家居廚餘變成肥料。當時就想把它買下,可惜它太重了,不能帶回香港!回港後在日本網頁找到同類產品,於是把它郵購下來,幾星期後終於寄來了!
    用後第一個感覺:原來除去廚餘後,加上把塑膠、紙、鋁罐分類回收,家居其實已沒有多少垃圾了!
    我買的廚餘機其實是一個絞碎及乾燥機,能把廚餘絞碎及脫水。脫水後的廚餘很乾爽,能儲存一段長時間也不會不發臭 。把脫水後的廚餘放入泥土內再澆水,微生物就會把它們分解成植物的肥料。
    這類廚餘機對烹製過及骨頭類的廚餘比較有用,可是需要額外能源(電力)。近幾年吃少了肉類,加上能吃多少才烹煮多少,剩下的廚餘多是未烹煮過的果皮及菜筴,索性直接拿去堆肥,廚餘機也越開越少了。
梁志雲

3. 前年參觀農場後開始做起環保清潔酵素來.家人每天會帶回飯後果皮,廚房的角落漸漸放滿了一個個膠水樽,看着瓶內快速上升的氣泡,感覺真神奇!試過被酵素液爆炸嚇倒了,辛苦地清潔地方.用米水做的酵素,水面浮起了半個蛋白球,很可愛!將酵素液倒出,果皮晒乾後送給朋友作為種植肥料是一件開心事.因為做清潔酵素好像工作多了,但是能送給大自然一份小禮物,心裏也得了一份喜悅

麥韻雯

Thursday, July 9, 2015

減排以外


根據氣候變化2014年第三工作組報吿(1),2010年全球排放已逹49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49GtCO2eq) ,如何減排,真是費煞思量呢!

天主教永續樂田園成立三年多,耕作目標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了豐富的有機質,支持土壤微生物繁茂生長,土壤自然變得肥沃,植物就有良好的生長,我們也可減少對外來物(尤其是肥料)的依賴了。另外,大氣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了,成為植物的一部分。當植物完成使命,化作春泥,成為土壤的有機質。如果保養得宜,這些有機質——碳就會長期被收納在土壤裏,即所謂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這幾年,不同的國際機構,包括FAO(2)、World Bank(3)等,對土壤的碳吸納均有所肯定。美國的Rodale Institute作了多年研究,肯定良好的有機耕種可以增加土壤的碳含量,有助緩和氣候變化(4)。

朋友,一起來,用我們的一雙手去緩和氣候變化,又可改善土壤,種出美味可口的食物呢!

Ref:

4. http://rodaleinstitute.org/assets/WhitePaper.pdf
5. GtCO2eq = billion metric tonnes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Let's start a revolution, a One-Straw Revolution.